1949年初,蒋介石经过多番思虑之后在线配资平台哪里找,在川渝、海南岛、台湾岛中间做出了最终选择,决定跨越台湾海峡转战台湾,以期日后反攻大陆。
自国军失去解放战场的主动权之后,蒋氏王朝该何去何从便成了国民党内部的一大难题。
考虑到抗战时期的成功经验,大多数国民党高层都建议撤向川渝地区,固守西南一隅。
但在关键时刻却有一位党内人士却力排众议,指点蒋介石撤往台湾,那么这位高人究竟是谁?
而就在老蒋下定决心撤往台湾的同一时间,毛主席也收到一封神秘信件,来信人力荐解放军先夺台湾,以断蒋介石后路,这个人又是谁?
指点老蒋迁台
1949年三大战役落幕后,国民党日后何去何从,成了令蒋介石头疼无比的难题。
眼看解放潮流席卷全国,国民党军只能不断退守。
可最终要退到哪里去,谁也说不准。
彼时,国民党有三个方向可选。
一是以蜀地为中心的大西南。
这里军事上易守难攻,北面有秦岭阻隔,东侧有长江三峡天堑,南部有横断山脉掩护,整片区域地形凶险、屏障繁多。
最关键的是,抗战时期武汉、上海、南京等地沦陷敌手后,国民党就曾将中枢机构全部迁移至重庆、成都,并在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因此当危难再次来临,国民党人想当然的想到了沿袭老方法,往西南跑。
国民党撤退的第二个方向,是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
这里远离大陆、地处偏远,即便解放军不远万里攻来,也会因为缺乏渡海舰艇无法越过琼州海峡。
短时间内,固守海南岛不成问题。
但相较海南,显然还是资源更加富庶、面积更加广阔的西南更吸引人,海南甚至不如第三个撤退方向——台湾。
东撤台湾与退守西南,是国民党内部两大主流意见。
站在蒋介石的个人角度,他同样认为前往台湾岛更加合适。
只不过党内倾向西南人士众多,他也不好一意孤行。
关键时刻,是幕僚张其昀帮助老蒋下定决心,做出了东撤台湾的决定。
张其昀与老蒋是同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教育家,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代表。
在来到蒋介石麾下效力之前,张其昀先后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
抗战时期,张其昀曾远赴哈佛大学讲学,归国后成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在1947年被选为“国大”代表,这是他走入国民党机关的开始。
经蒋介石幕僚陈布雷引荐,张其昀与同乡蒋介石结识。
陈布雷自杀身亡后,张其昀顶替了蒋介石身边的这块空缺,并很快成为老蒋的心腹幕僚。
只要是张其昀的建议,蒋介石基本上没有表示过反对,东撤台湾问题同样如此。
身为地理学家的张其昀,是东撤台湾方案的坚定拥护者。
张其昀认为,长江、横断山脉、秦岭都无法阻止解放军的攻势,只有海阔浪高的台湾海峡,才能迟缓没有海空力量的解放军。
另外,台湾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基地,有其他地区无法媲美的许多优势。
首先,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方向,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热带,岛上植被茂密、物产丰富,粮食、矿产等自然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军民需求。
其次,台湾岛曾被日军占据多年,岛内存有大量日寇留下来的工业基础。
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再者,台湾岛与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宛若天堑,十分便于对解放军的防守。
且台岛位于太平洋西缘,扼守西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防线紧密衔接。
一旦国民党退至台湾岛,日后与美国的关系只会更加密切,且美国人考虑到台湾岛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会轻易弃之不顾。
有了美国的帮助,台湾岛将固若金汤。
最后,台湾岛长期与大陆隔绝,共产党在此人员活动极少,可为国民党的统治提供稳定社会根基。
即便未来发生社会动荡,政府也可轻易镇压四面环海、状态封闭的岛屿。
因此张其昀认为,国民党只要将全部中枢机构迁至台湾,再尽可能带去较多的人才和物资,必能建成稳固的基地,日后反攻大陆指日可待。
张其昀的一番高谈阔论,说到了蒋介石心坎里。
就这样,东撤台湾计划被蒋介石拍板定下。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毛主席也收到一封绝密信件,来信人同样高瞻远瞩的阐述了台岛的重要性,力荐解放军先行控制台湾岛,以免放虎归山。
那么,此人是谁呢?
力荐毛主席攻台
这位一眼看出国民党意图,并作出正确形势判断的人才,正是出自蒋介石麾下、后来弃暗投明的军事高参——杨杰。
杨杰,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的军事人才。
1924年再次留学归来后,目睹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杨杰,毅然前往南方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成为蒋介石麾下一员虎将。
短短几年时间,杨杰在军中历任军长、总指挥、总参谋长等职。
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后,杨杰接连打了几场打胜仗,又跟随老蒋跟地方军阀南征北战,屡屡斩获战功。
与此同时,杨杰在老蒋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军人出身的杨杰,被蒋介石先后推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陆大校长等职。
然而抗战开始后,主仆二人开始爆发矛盾。
一腔报国热血的杨杰,力主国民党先行抗击日寇的侵略、停止内战。
当日本人试图进犯华北时,杨杰率领华北11集团军奔赴长城抗战,一战打响了自己爱国主义将领的赫赫威名,赢得海内外爱国人士的赞誉。
可杨杰此举落在蒋介石眼中,却是不服命令、违逆上级的表现。
一心想要铲除共产党的老蒋,终究是寒了杨杰的心。
对老蒋无比失望的杨杰,一气之下辞去一身官职,远走欧洲考察军事。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杨杰回到国内。
他屡屡向国民党高层谏言,提出对日作战计划,但由于他的主张与老蒋相去甚远,迟迟没有得到采纳。
再加上他短期内屡屡升迁,引起国民党内部权贵的嫉妒,性格直爽的杨杰又不愿曲意逢迎,许多人便借此在老蒋面前诬陷他。
久而久之,杨杰成为蒋介石的弃子。
郁郁不得志的杨杰,只能一头将所有精力扎入国防理论研究中。
同时强烈主张国民党外联苏联、内联各党派,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杨杰的行为深得国民党内部正直人士的赞赏,许多爱国主义国军将领常常来他家中作客,众人一起谈论时政,抨击老蒋的独裁、国民党内部的腐败。
同时,杨杰与中共南方局也有了联系。
在周总理的支持下,杨杰等人组织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立志要为呼吁全民抗战做贡献。
杨杰曾是陆大校长,又曾在国民党内担任过“中央执行委员”,他的言论在政界、军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让蒋介石深为不满,让老蒋对他的冷漠逐渐发展为了忌惮、仇视。
在老蒋的授意下,特务们对杨杰的监视一天比一天严密。
无法开展任何抗日活动的杨杰,只能回到老家昆明修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毅然打响内战,杨杰对此愤怒不已。
彻底看清老蒋真面目的杨杰,开始为阻止内战、打倒蒋介石奔走呼号。
不知不觉中,杨杰站到了共产党一方。
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打过长江后,杨杰深受鼓舞。
他频繁现身公共场合发表演讲,痛陈蒋介石政权的腐朽。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杨杰与共产党方面的联络愈发频繁,并向毛主席传达了先行拿下台湾、彻底断绝蒋介石后路的建议。
眼看蒋氏王朝的分崩离析就在眼前,身为军事家的杨杰,敏锐分析得出国民党未来退守的极大方向,并高瞻远瞩、一针见血的指出,台湾是国民党最有可能逃亡的方向。
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杨杰坦陈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先行攻克台湾的建议。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杨杰的军事才华与视野的确非常人能及。
但可惜的是,当时解放军手中几乎没有任何海空力量,根本没有东渡台海、占领台湾岛的能力。
因此尽管毛主席夸赞了杨杰的建议,并将这封信列为加密文件。
可受限于能力与局势问题,杨杰的建议终究未能落实。
结语
在幕僚张其昀的力荐下,蒋介石力排众议东撤台湾,暂时保住了国民政权。
而同一时期,军事高参杨杰也看透了老蒋的布局,将台湾岛摆到战略前沿。
虽说杨杰的建议没能得到实践,但只此一事便能看出此人的满身才华和爱国热忱。
只可惜天妒英才,原本受中共邀请前往北平共商建国大事的杨杰,却在临行前惨遭蒋介石特务的暗算,在建国前夕饮恨黄泉。
杨杰将军虽未能目睹新中国的诞生在线配资平台哪里找,但其爱国主义将领的英名却能够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