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世界 推进以旧换新,持续扩大内需

发布日期:2024-09-07 06:05    点击次数:133

配资世界 推进以旧换新,持续扩大内需

南京东路步行街区于 2023 年9 月成为首批 7个建设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化的示范商圈。结合离境退税网点布设工作,南京路步行街加快拓展入境人士境内支付覆盖范围,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积极推进重点商业企业POS机布设及外卡受理工作,全面提升入境人士境内支付服务体验。

羊洞河1号特大桥桥墩上,首孔长32米、重673吨的箱梁平稳落下。记者 刘忠俊 摄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两新”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两新”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正以其独特的牵引力和广泛的带动力,成为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内需潜力的关键驱动力。“两新”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和加大力度。

  今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包含一部分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将用于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财政支持设备更新的范围将扩大,在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将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还将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撬动投资、消费潜力的“基础”作用。

  首先,随着“两新”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速达到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36.4万份,申报量大幅增长。未来,设备更新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消费品以旧换新则将促进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深入推进。两者共同作用下,内需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效挖掘,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两新”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其深远影响还体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我国已经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式,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有效扩大内需市场,还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300152),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两新”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同时,这种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还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一方面,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我国逐渐从投资增量市场转为投资存量市场,近几年投资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但是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设备更新升级呈加速之势。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大规模设备更新成为企业紧跟时代步伐、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必然选择。

  具体而言,大规模设备更新涵盖了从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智能装备引入到绿色能源系统的应用等多个层面。通过加大设备更新力度,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更是推动整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随着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催化剂。从消费结构来看,汽车、家电等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传统大件,2023年汽车及燃油相关零售额、家具家电装潢及日用消费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30%。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重点着力于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鼓励支持消费者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这一策略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消费者淘汰落后产能产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配资世界,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以旧换新政策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通过以旧换新,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性能更优、设计更时尚的新产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力度,还能有效减轻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消费意愿和购买力,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Powered by 最大配资平台_证券投资系统_证券配资系统_证券配资APP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